【聿盦主人原创之考古研究小帖子.先秦“不其簋”铭文考.对故宫博物院释文的不同意见】
俺是搞电脑软件的、但也自幼爱好国学、考古、古文字,所以一定程度上会用软件工程师的严密逻辑思维研究考古,再加上文字研究的些许功底,所以能成一家之言。
秦国早期的不其簋(公元前815年)的簋盖簋身两个部件同属一器,但不知什么历史原因,出土地点不一样,目前保存在两个地方,一个在山东的博物馆,一个在国家博物馆。簋盖有“搏”(其实为“战”)字,簋身却没有。所以,簋身“共151字”,而簋盖“有铭文152字”;刚好差了这一个字。二者铭文都有拓片,如附图,其中一个版本的拓片来自簋身,另外一个拓片则来自簋盖(附图二)。(从上图图一能看出来,出土簋身的时候、所配的簋盖花纹与下面簋身相比较而言、明显很粗糙,大概是后人翻砂法复制铸造的…)
就文字破译而言,因为有簋盖簋身的铭文可以对比参考、校验,所以比较容易准确得出结论;看了故宫博物院里面的翻译文字、还有网上几篇文章的译文,聿盦主人个人以为若干地方殊有文义不通顺、牵强附会之处,聿盦主人个人意见如下(以下这些要点是按照原文里面相关文字出现的顺利排列的):
1. 基本观点:因为当时还是比较远古的时代、字形往往极其“象形”,很多字应该完全可以从象形之图形意思来理解翻译,大可不必一定要查什么权威字典或者权威文章;
2. 例如,从字形来看,“馭方玁狁”之第一字为“馭”更加贴切;仔细看拓片里面“馭”、直接理解原字那个字形,明显就是“人执鞭在马背上”,指的就是北方游牧民族。“馭方”就是“北方游牧民族”之意。
3. 例如“及”字形为“以手捉人”;“及戎大”就是捉了戎人。而且细看簋盖簋身“及”字都有偏旁,与“追”字双人旁部分之偏旁一样,可见其意思。
4. 原文里面“戎大”组合词出现了两次;“大”其原本字形即表示人;所以就是“戎人”之意;
5. 铭文里面“王令我羞、追于西”里面,“羞”字明显是“以手执羊”之形,意思也应该与战前杀羊、祈祷祭祀有关;
6. “伐玁狁于高陵”,这里“高陵”字形更接近,而且当时制陶业应该还没有发达到用以命名地名的程度。
7. “折首执訊”里面“訊”字更是牵强译法;直接看字形,就知是“割下允人耳朵”之意也。秦人打仗有割耳朵的惯例;现代字典、康熙字典里面如果没有匹配字形,就只能象国家博物馆里面破译的“追于营”那个“营模样”字一样照抄此字形就可以(字典里面是否真有那个营模样字?)。
8. 簋盖“搏”字,其实细看明显是“以手执戈与盾”,所以应该是“战”字;但是簋身没有这个“战”字、说明什么呢?即使做铭文者粗心大意,当时漏了一字,也极有可能是在意思完整的情况下、才这么容易地漏掉这个字,对不对?所以,“战,”一个字就是一个断句,这个说法就更有成立的依据;
9. 故宫博物院翻译的簋盖拓片里面的“女及戎大敦搏女休”其实断句以及译法应该是“女及戎大,享羊,战,女休”;“享羊”是古人开战之前的祈祷祭祀占卜之类的活动、先用羊来拜祭,然后开战;原文中还有“羞”字(“王令我羞”里面的)、明显是“以手执羊”之形,意思也应该与战前杀羊、祈祷祭祀有关;
【附图二】簋盖拓片如下: 10. “女及戎大敦搏女休”里面,个人意见不认可“敦”这个译法;从字形看“享羊”不可能是合起来的一个字;因为细看通篇,没有其它字是这样上下大块地分开两部分的;凡偏旁部首都是交错聚集的;例如,“羞”“追”“擒”“命”等等。这里“享”字写法与原文最末尾的“享”字写法是一模一样的。
11. “易女弓一,矢束,臣五家,田十田”这种译法也存疑,“家”字从甲骨文到后来篆字都不曾有过这种象形写法;原文里面“屋宇之下有双手”应该是“赏赐”“赠送”之意;而且当时也不可有“五家臣”这样的数量词用法;所以这句应该是这样断句:“易(赐)女弓一、矢束、臣五。赏田十田”,这样表达也符合原文的简捷之风;
12. “拜稽手”依字形,应该是“拜额手”字形更接近、语义更通顺;以手贴额头着地而拜是古人礼仪;而且,古人“稽首”二字从来不是“稽手”!
13. “朕皇祖公白孟姬尊簋”其实明显是“朕皇祖公白孟姆尊,既用...”,这样断句更加通顺;
14. “眉寿无疆”其实明显是“贵寿无疆”;
15. 所谓“永屯霝終”或“永纯令终”都翻译得极其牵强、文义不通!在簋身拓片里面,如果研究过甲骨文,就明显能看出是“水春霝冬”;而簋盖拓片里面这个地方的“永”字当属铭文自身笔误;盖西北古人最怕旱灾,所以希望春冬都有降水;“霝”为众口求雨之状;
16. 其它杂谈1:例如,“家”(赏)字、“申”字在簋盖与簋身里面写法其实不同:字形相同,但细看发现字的部分或全部是反向写的;可见当时作字之随意。
17. 其它杂谈2:文中两次出现“休”字;有统一的用法,表示“结束了,然后”这样的承上启下的一个意思;肯定不是“休息”之意;
18. 有待后续研究的 issue: “既用丐多福”或者“既用介多福”中间那个字究竟是什么,有待探讨。。。
【附图三】簋身器内铭文拓片如下:
·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附图四】故宫博物院公布的铭文译文(<<不其簋释文>>)照片如下(个人认为里面多有文理不通之处):
附录:《不其·簋》铭文之聿盦主人译法:
唯九月初吉,戊申。
白氏曰:“不其!馭方玁狁,廣伐西俞,王令我羞、追于西。余来歸獻禽,余命女(通“汝”)御追于[营](古地名,原字在电脑里面无法打出来)。女以我車宕伐玁狁于高陵,女多折首执[狁耳](原字在电脑里面无法打出来)。戎大同從追女,女及戎大,享羊,战,女休,弗以我車陷于艱,女多禽折首执[狁耳]。”
白氏曰:“不其!女小子,女肇誨于戎工(通“功”),易(通“赐”)女:弓一,矢束,臣五;赏田十田,用從乃事。”
不其拜额手,休,用作朕皇祖公白孟姆尊,既用[丐?]多福,贵壽無疆,水春霝冬,子子孫孫其永寳用享。
【附图五】簋身器内铭文照片如下:Thanks! Folks. Hopefully those points willhelp.
>>返回